这个长假成都为什么这么火?多宝体育- 多宝体育官方网站- APP下载 DUOBAO SPORTS
2025-10-09多宝体育,多宝体育官网,多宝体育平台登录,多宝体育下载,多宝体育网页,多宝体育app,多宝体育试玩,多宝体育入口,多宝体育注册网址,多宝体育登录,多宝体育靠谱吗,多宝官网,多宝网址,多宝真人,多宝电竞
全国首个“沉浸式数字文创消费场域”——成都高新区交子大道“数字文创潮玩大街”,正是这一思路的典型实践。绵延一公里的街区,汇聚了“哪吒”、“遮天”等28个“成都造”头部IP,将二次元文化以巨型装置、主题市集、互动打卡点等形式嵌入城市公共空间,瞬间变身现实版“次元街”。这里不只是文创商品售卖区,更是一个集展览、社交、娱乐、消费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。年轻人在此与自己喜爱的IP角色合影,购买限定潮玩,参与主题互动,消费行为自然而然地融入体验流程之中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作为建设中的“国际消费中心城市”,成都消费活力的释放,也体现在国际化消费规模的显著增长上。如成都SKP今年1月至10月2日,离境退税额同比增长228%。其中,自今年4月开通“即买即退”至今,共办理超290笔,涉及退税金额超百万元。特别是成都IFS设置四川全省首个“即买即退”集中退付点,并推出泰语版退税指南、双语导办服务,让“国际消费中心城市”的便利度落到实处,也让入境游客的消费体验更为流畅。
东郊记忆的“火车头市集”,完美诠释了工业遗址活化的“成都思路”。作为成都“城市更新”标杆,其双节期间前两日接待超21万人次、预计全假期突破75万人次的热度,并非仅靠复古工业风的视觉吸引,更关键的还是在于实现了历史肌理与现代需求的平衡。如2米高的复古电视装置、身着工装服的摊主等细节还原了20世纪50年代的工业氛围,满足了游客对差异化体验的追求;而慕尼黑啤酒节与四川非遗的跨界、跳海酒馆的微醺社群活动等,则注入了年轻人喜爱的“潮流元素”。95后游客小陈的心声就很有代表性——“没想到能在成都体验到正宗的德国啤酒节,还品尝到地道的四川小吃,这种混搭特别有意思”。
成都东部新区“在那里·福田TOD”的开街,则展现了“科技+运动”对文旅空间的重构。国内首个“科技树森林”灯光秀、全国首家地铁直达的室内攀冰馆,这些都并非单纯的“炫技”,而是紧扣“雪山下的公园城市”定位与“世界赛事名城”目标。如12.5米高的国际赛事级冰壁、60°-90°不同坡度的体验区,将“户外攀冰”这一小众运动转化为城市休闲项目,未来还将与川西双桥沟等户外目的地形成“城市训练+野外实战”的联动;而TOD模式则实现了“交通+文旅+消费”的无缝衔接,游客“出门、进站、上冰”一气呵成,解决了传统运动场景交通不便的痛点。
以合江亭婚姻登记处为例,其紧邻“1.314爱情专线”、拥有心形红绿灯、“蓉城囍事”主题打卡点,且还配套提供酒店优惠券、婚庆折扣等联动福利,由此便形成了从登记到旅拍,再到住宿、餐饮等的全消费链条。这种“婚旅融合”模式,是成都落实《关于打造“蓉城囍事”婚旅经济品牌的实施意见》的具体实践,也是将“全国通办”政策转化为文旅优势,让公共服务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“新IP”的一种重要探索,进一步丰富了“国际消费中心城市”建设的场景内涵。
“1+28+N”国庆文旅消费系列活动,是成都“政策引领”的关键抓手。作为2025年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主场城市,成都以“庆国庆・享消费・游成都”为主题,通过“1场发布会定调、28个区县+5个夜间集聚区多点开花、N个活动覆盖全场景”的布局,避免了文旅资源的分散化与同质化。如高新区聚焦“数字文创”、青羊区主打“传统戏曲进景区”、都江堰推出“都江花月夜”、邛崃挖掘“邛窑遗址”,各区县结合资源禀赋形成“一区一特色”。这种全域联动的政策设计,让“三城三都”的建设目标下沉到具体场景,让每个区县的活动都是“世界文化名城”“世界旅游名城”的微观实践,最终汇聚成成都文旅的整体竞争力。
“赛事+演艺”的赋能模式,则让“世界赛事名城”“国际音乐之都”的标签更具生命力。如10月1日开幕的2025年成都赛艇公开赛,不仅吸引剑桥、牛津等14支海内外高校队伍参赛,更通过动力冲浪板表演、皮划艇体验等配套活动,将专业赛事转化为全民参与的文旅活动;南河两岸的“美食盲盒”“微醺码头”、新津区40万元餐饮消费券,以及宝墩遗址、花舞人间的联动引流,实现了“一场赛事激活一座城”。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赛艇队教练 Glen Sinclair“到这里就像回家”的感慨,印证了这一模式的“温度”,即它不仅提供竞技场景,更通过文化体验、消费联动,让赛事成为连接城市与游客的纽带。
数字技术的精巧运用,则为成都文旅体验增添了更多的“科技感”。如《王者荣耀》鲁班7号全球首展在IFS吸引大批游客,一个重要的因素,是成功实现了“城市基因+数字IP”的共生——研发团队70%是四川人,游戏中融入天府三街、宽窄巷子等成都元素,赋予了IP鲜明的“在地性”;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的“数字文创IP巡游”,将哪吒、诸葛亮等本土IP通过科技手段活化,让传统文化有了潮流感;“华夏漫游”XR体验馆则通过VR技术让游客“足不出蓉漫游华夏”,打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这种文旅形象的重塑,还有着文旅消费之外的“长期价值”,即它不仅能吸引游客“来一次”,更能激发年轻人“留下来”的意愿。如从厦门来成都上学的大一新生黄诺恒,不仅被“遮天”IP圈粉,更由此感受到了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活力,心生“希望可以留下来,参与到成都这样的产业氛围中”的想法。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,或也正是“三城三都”建设的终极目标:让成都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奔赴的,“烟火气”、“时尚感”和“科技范”兼备的理想之城。